邢台新闻>>区县新闻>>

河北省邢台县构建就业扶贫新模式

2020-04-22 17:01:04 来源:邢台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哒哒哒哒……”邢台县浆水镇上寺村的一个扶贫小院内,伴随着电动缝纫机飞速转动,一片片浅粉色的绒布在张海英的指间变身一个挂件外套,最后填充好棉絮就能走向市场,这样的小工艺品张海英一天能加工百余个。

“以前连缝纫机也不会用,没想到只用一天时间就学会做简单的草莓挂件。不用出远门也能挣钱。”张海英是下湾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母亲重度残疾,家里收入微薄。在妇女干部和县残联工作人员的鼓励引导下,她去年冬天加入扶贫小院,现在已经成为一名熟练工,月收入上千元,还不耽误照顾家里人。

邢台县是山区大县,农村留守妇女、残疾人及其家属难以外出就业务工。为了充分挖掘农村留守妇女、残疾人及其家属增收致富潜力,县残联、妇联齐发力,采用“残联+妇联+残疾人扶贫基地+巧手坊”的就业扶贫模式,通过调研,培育扶持有意向的农村留守妇女、残疾人及其家属加入扶贫基地和巧手坊,残联按照带贫、助残能力给予设备、资金等扶持,吸引周边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或者残疾人家属以及周边留守农村妇女等加入,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在位于太子井乡东牛峪村、龙泉寺乡大寨门村等20多个村庄的手套加工点,裁剪好的帆布、成打的布带,经过缝纫机缝制,很快就做出一副劳保用手套。东牛峪村一名腿脚不灵便的残疾人坐在板凳上,身旁的收纳箱内放满刚刚缝制好的手套,麻利地用身前的专用模具把每只手套的手指逐一翻正,整齐地放成一叠,再压紧、打捆,他边干边说:“虽然腿有残疾,可咱靠双手也能干活增加收入。有这样的就业岗位感觉生活也带劲儿了。”

“厂家提供设备、原材料,组织大家伙加工好就成。”东牛峪村党支部书记贾凤香介绍:“这样的手工加工项目能解决大量留守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问题,翻手套、打捆这样的简单工序就让行动不便的贫困户参与。”

邢台县残联、妇联利用一个多月时间下乡入户到贫困妇女、残疾人的家中开展走访调查,对有劳动能力、有职业技能培训意愿的农村留守妇女贫困残疾人和家属进行登记汇总,做到心中有数;又联系7家有爱心、有意愿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服务的企业和爱心人士,达成培训和用工意向,开创“公司+农户(农村妇女、贫困残疾人)”模式,实现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社会帮扶之手、残疾人勤劳之手“四只手”同向发力。与此同时,县残联组织专人进行市场调查和企业衔接,按照按需“配菜”、精准滴灌的原则,保证贫困残疾人和农村留守妇女至少掌握一门技能和技术,开展了毛绒玩具、手工编织、手套加工等精准培训工作。

在东牛峪村等地手工加工项目的带动下,邢台县各乡镇陆续建起加工点12个,辐射带动近100个行政村,全县加工缝纫机已达600余台,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其中妇女员工占95%,贫困户、残疾人家庭占70%以上。

县残联理事长郭翠英介绍说,下一步他们还要围绕编织、绢花、拉花等劳动密集型手工业扶贫项目积极谋划考察调研,带动更多农村留守妇女、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残疾人家庭增收致富。(记者杨永丽 通讯员王聚芬)

来源:邢台日报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