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新闻>>区县新闻>>

河北平乡教师胡清汝:一门师表 四世家传 两万弟子

2020-07-10 11:06:3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昨天的数学题怎么错了三道呢?是老师讲课没听懂吗?”6月23日,惦记着给学生补课,胡清汝刚吃过晚饭就撂下碗筷,来到了王梓耀家,一遍又一遍地给他讲解数学题。留守儿童王梓耀是班里最调皮的孩子,也最让胡清汝操心。

因为疫情,今年平乡县贾村小学一直没有开学,胡清汝心里有点儿着急。他担心孩子们在家放松了学习,落下了功课。即使居家隔离的那段时间,他也每天通过电话询问孩子们在家的学习状况,督促他们按时完成作业。

胡清汝利用课间时间为学生们辅导功课。(资料片)

在村子里,看不出胡清汝和其他村民有啥不同,除了他家里摆放的包括“最美乡村教师”在内的大大小小30多个奖杯、奖状等。

胡清汝的爷爷和父亲都是乡村教师,1981年,胡清汝高中毕业,想去当兵,却被父亲拦下了。他依然记得当时父亲含着泪对他说:“学校缺老师,留下来教书吧。”

像父亲被爷爷留下一样,胡清汝也被父亲留在了贾村小学。家庭是最好的老师,从小耳濡目染,胡清汝天生就是当老师的料,初登讲台便赢得了学生的喜欢。年轻的胡清汝也沉浸在当老师的喜悦中。

乡村教师收入微薄,1989年,胡清汝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当时,全家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动了心,想辞职下海挣钱。“想到以后要永远离开学校,离开学生们,我忍不住流泪了。”一张辞职报告他写了撕、撕了再写,整整写了一夜。

向村委会和学区领导递交了辞职报告后,胡清汝决定给孩子们上他的“最后一课”。得知老师要走,孩子们顿时安静了下来,眼里满是留恋和不舍。突然,不知谁带头喊了一声:“老师,您别走!”一下子学生都在喊:“老师,您别走!”声音此起彼伏,学生哭了,胡清汝也哭了。

他真的留了下来,一留就是三十余年,也把自己奉献给了学校。

胡清汝带的第一个五年级班最让他头疼。35个学生来自6个村子,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甚至连汉语拼音都不会。胡清汝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就给他们补课。外村的学生晚上回家不方便,胡清汝就想办法让他们住校,还买了锅灶,帮他们生火、做饭。冬天天冷,胡清汝就把学生带到家里,深夜补完课,他再一一把他们送回家。那一年,全乡仅有的4名考上县重点中学的学生,都来自胡清汝这个班。

胡清汝在贾村小学任教期间,教学成绩一直在区里名列前茅。

2008年9月,合校并班政策开始实施,新建的西位明德小学启用,胡清汝出任校长。当时学校许多配套设施还不到位,没水没电,无宿舍无食堂,校园里到处是大坑小坑,杂草丛生。面对现状,他带领老师们清草、填坑、铺路。经费没有到位,他就从家里拿钱,把妻子卖玉米的钱都拿来搞建设。2015年,他又把获得“最美乡村教师”的20万元奖金全部拿出来,创办了一所标准化幼儿园。

胡清汝把一生奉献给了学校,而妻子郑玉书却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家。为了能让丈夫安心上课,她一个人扛起了所有的重活累活。因常年的劳累,她落下了腿病和腰病。胡清汝常说,“荣誉‘军功章’上,也有她一半多的功劳。”

“乡村教师不仅是份职业,更是一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信仰。”在胡清汝看来,把学生们培养成人,就是他一生最宝贵的财富,这笔财富远比金钱重要。

“一门师表,两万弟子,三尺讲台,四世家传。”在胡清汝的感召下,儿子和女儿都选择回到家乡当一名乡村教师。孩子们以父亲为榜样,父亲也为儿女的选择感到骄傲。胡氏一家四代人,在70余年里,先后出了20多位乡村教师,教过的学生超过2万人。

去年9月,胡清汝听村子里的孩子们说,他们又换老师了。合村并班后,贾村小学只保留了一年级。“学校偏远,学生少,老师们不愿来。”那天晚上,胡清汝失眠了。第二天,他辞去了平乡县郭桥学区党支部书记的职务,申请调回贾村小学当一名普通老师。

回到了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他在学校里建了一个图书角,课余时间就带领学生一起读书。跟学生们在一起,他总是快乐的。

几十年来,胡清汝的皱纹多了,背也弯了,可一颗奉献的心越来越坚定。他曾写道:“教师就像水一样,那学生们就是鱼,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河北日报记者 卢旭东)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赵耀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