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新闻>>邢台经济生活>>

河北邢台清河:因地制宜调结构 千方百计促增收

2020-11-26 17:17:52 来源:邢台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初冬的清晨,天气寒冷,但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们热火朝天忙碌的身影。在清河马屯万亩山楂林里,村民陈书国正驾驶着拖拉机耕地,不远处,马屯山楂合作社的理事长高俊英正给村民讲述如何科学剪枝;在孝义屯的日月农场里,农场负责人韩冬雪正指挥着工人搬运新鲜蔬菜……

今年以来,清河县围绕农民增收,因地制宜发展果蔬、高效农业,通过搭建农业园区吸引优质农业项目入驻,持续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升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和质量,提高群众收入,夯实乡村振兴产业根基。截至10月底,全县新增“万元钱”种植面积14266.73亩,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因地制宜沙荒地长出“致富果”

清河马屯13个村因土地沙化严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存活率低、产量差,造成这一带村民一度十分贫困。上世纪八十年代,村民开始种植适合在沙地生长的山楂树。经过几十年发展,渐渐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马屯万亩山楂基地,连片的山楂树不仅锁住了风沙,而且也长出了“致富果”,变成丰收田。

为了推动山楂产业向纵深发展,清河县成立了马屯山楂合作社,实施“合作社+农户+公司”模式,不仅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种植,还建起了冷库,部分产品实现了错季销售,价格翻了一番。“我家种了30多亩山楂树,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实行科学管种,长出的山楂品相好、个大、皮薄、口感佳,价格比市面上的山楂高出两三成。”合作社社员郁金良高兴地说,靠着种植山楂,他家不仅盖上了新房,还买了小轿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在高俊英的带领下,山楂合作社入社社员1141户,马屯山楂也走上了深加工的路子,不仅有山楂酒、山楂干、山楂饮料、山楂月饼等山楂制品,而且山楂籽也变废为宝,被用来制成座垫、枕头。山楂产业带动了13个村2100余户增收致富。

今年以来,清河县新增1800亩苹果生产基地、800亩文冠果生产基地、700亩梨生产基地……致富果树的种植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多元发展特色农产品“遍地开花”

日前,一辆来自北京新发地的货车开进清河县高裴村的垂耀农场,拉走了10多吨的富硒红薯。农场主王垂耀向记者介绍,富硒农产品是他们农场的种植特色。他承包了500多亩耕地,种植了红薯、玉米、谷子、小麦等富硒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不施加任何农药,长出的农作物很受顾客认可。

“红薯一亩地收五六千斤,每斤平均售价2.2元,亩收益达一万二三。”王垂耀高兴地掰着手指算起了经济账,今年种了70亩红薯,仅这一项就能收80多万。

在连庄镇西野庄村,金银花成方连片。种植户齐金鹏说:“自从种了金银花,我家的年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翻,现在不光盖了新房,还买了一辆10多万的小轿车。”据了解,为了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西野庄村成立了金银花种植合作社,引导50户村民入社种植金银花380亩,不仅让种植户走上富裕路,还为其他村民创造了就业岗位。

如今在清河县,农业特色化种植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据清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庄洪涛介绍,清河县正逐渐形成以日月农场、中蔬集团种植基地、油坊镇大蒜为核心,形成辐射带动全县高效蔬菜种植发展的格局;以山楂、金银花、文冠果为主,形成葛仙庄镇马屯、坝营镇于堂和连庄镇西野庄等示范片区,大幅度提高农民种植收益;以坝营镇郊野现代农业园区苹果、葛仙庄后吴村秋月梨、连庄镇东野庄黄桃为主,集中连片推进,着力发展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效水果品种,使亩均产值达到万元以上。

⚫园区承载打造现代化农业发展基地

初冬时节,清河县农业园区里,种植户李首军正在大棚里摘新鲜的西红柿。他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他原来种植的葡萄收入大幅下滑,在园区的指导下,他开始种植西红柿。目前5棚西红柿都已经成熟上市,每天来地里拉西红柿的车排成了长队,预计每棚西红柿收入六七千元,每年种两茬,亩收入轻松过万。

据了解,清河县农业园区着重发展高效特色果蔬种植,除了西红柿,还引进种植5个葡萄品种、3个甜瓜品种、4个无花果品种等。同时,采用错季生产,拉长果蔬上市时间,促进种植户增收。为了指导种植户利用现代化种植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园区管委会建起由种植能手及广大农民组成的微信群,线上指导农民发展现代种养业。技术员花国军说:“种植户遇到的任何难题,都可以随时发到微信平台,我们园区技术人员都会及时给予技术指导。”现在,这个高效农业微信群每天都要接到几十条咨询。

在园区引领下,全县600余家农业合作社及个体农户靠高效农业致富。据统计,清河县高效农业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5%。园区也先后获评“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河北省农业技术传播站”“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县”等称号。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种植,通过园区引领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清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勇军说,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围绕“千斤粮、万元钱”这一目标,调减高耗低效农作物、调增高效优质农作物,为进一步振兴乡村经济夯实产业基础。(记者杨永丽 通讯员李萍)

来源:邢台日报
责任编辑:王润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