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新闻邢台头条

开发区提档升级丨临城经济开发区引聚好项目打造新引擎

2023-09-13 10:55:17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全力以赴优环境、抓项目、补链条、聚集群

临城经开区打造新引擎激发新动能

今年以来,临城经济开发区认真落实邢台市推进开发区提档升级21条措施,围绕临城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主导产业方向,全力以赴优环境、抓项目、补链条、聚集群,做大做强绿色建材、装备制造两大传统产业,引进培育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着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省重点项目河北新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碳化硅制品项目2月1日开工,不到半年便开始试生产;8月18日,央企三级子公司中电建聚源临城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落户临城,将启动装机容量100兆瓦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9月底前,邢台驰田新材料有限公司单质硅项目、邢台圣博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废硬质合金循环利用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将建成投产……

●“领跑者”企业阔步前行

9月6日,在邢台金隅冀东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力争年底前项目主体完工。

邢台金隅冀东水泥有限公司是临城县绿色建材产业的龙头企业,拥有国际先进工艺配套余热发电的年产300万吨熟料生产线,早在3年前就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去年成为我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

然而,该公司在临城只生产水泥熟料。为补齐不生产水泥的短板,临城县委书记兼临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勇专程赴北京金隅集团总部协调争取,促成了水泥粉磨站项目于5月8日开工。

9月11日,在位于临城经济开发区的河北骏业纤维有限公司,工人在涤纶短纤维生产线巡检。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这一延链项目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临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吴晓天说,待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96亿元、纳税1600万元。

今年以来,临城经济开发区立足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深入龙头企业调研走访,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瓶颈制约,不遗余力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以此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河北省单项冠军产品企业高富氮化硅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硅原料经过细化、提纯后,由64台高真空氮化炉进行氮化处理,生成不同品级的氮化硅粉体。

“我们这种材料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电、光电、半导体等领域的关键零部件,是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芯片最匹配的封装材料。”9月6日,该公司董事长刘久明告诉记者。

临城籍的刘久明自2011年返乡创业以来,致力于高性能氮化硅产品的研发,最初受技术和市场所限,企业发展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展,公司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设立氮化硅材料实验基地,掌握了高纯氮化硅生产的核心技术,不久前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得益于家乡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让我们能够轻装上阵,不断增加研发生产投入,实施了一系列技改项目,今年6月还新上了36台高真空氮化炉。”刘久明说,近年来,公司主导产品产量年增速在30%以上,与比亚迪、华为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产品还出口到日本、德国等10多个国家。

●“挂牌护航”服务企业发展

河北骏业纤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骏业纤维”)作为临城经济开发区重点招引的企业,2018年7月动工兴建,2019年5月试生产。“今年上半年纳税额全县第一,全年销售额预计在7亿元以上。”9月6日,骏业纤维总经理助理姚高伟介绍。

9月11日,位于临城经济开发区的河北萌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在水溶肥料生产线工作。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骏业纤维是一家资源循环再利用科技型企业,总投资5亿元,主要以废弃饮用水瓶、饮料瓶为原料,生产的再生涤纶短纤维广泛应用于纺织、家纺、油毡基布等行业。

“在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临城县委、县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给我们帮了很多忙。”姚高伟说,县领导直接包联企业,开发区安排了服务专员,企业遇到手续办理、原材料和产品运输、用工、资金等问题和困难,他们总是能想方设法帮助协调解决,并积极主动为企业落实各种减费降税惠企政策。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临城县推行“挂牌护航”制度,为40家规上企业、重点项目等颁发“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护航企业”牌匾,一旦有问题由县纪委监委严肃查办,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

该县还探索实施“企业家圆桌会议”等机制,县主要领导“面对面”倾听经营主体意见建议,及时予以解决落实。临城经济开发区探索实施“企业点单、部门接单、协同办单”的订单式服务联动模式,设立助企服务专员包联企业,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建立台账,通过联席会议等方式促进问题解决。县金融办积极协调域内金融机构定期举办银企对接活动,根据企业需求订制金融产品,满足企业扩大生产所需资金。

河北萌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生物肥料供应商,拥有多项独家生物肥料制造技术,生产项目于2021年6月建设,去年项目一期投产。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发区管委会和各有关部门积极帮助跑办手续,解决专利申请、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该公司副总经理杨杰华介绍。今年1至7月,公司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其中出口产品占比超过8成。因为没有同类产品,国内用户认可度不太高,县农业农村局主动找到5位种粮大户做对比实验,经实测有效后还帮着做市场推广。

●“区中园”引聚好项目

9月6日,在河北新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3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碳化硅微粉经过成型、烘干、烧结等工序,变为一批批碳化硅辊棒、碳化硅方梁等制品,主要用于锂电、风电、5G通信等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我们这个投资5亿多元的项目,从开工到试生产只用了不到半年。”该公司副总经理刘晓亮介绍,在临城县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入驻吉泰新材料产业园,租用废旧炼钢车间进行改造,省出了一年的厂房建设时间和建设资金,为产品及早占领市场创造了条件。

9月11日,位于临城经济开发区的邢台圣博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在调试设备。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邢台驰田新材料有限公司采用了同样方式入驻吉泰新材料产业园,目前已经完成设备安装,即将开始试生产,产品是生产锂电池负极必不可少的新能源材料。

今年以来,临城经济开发区全力以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打造吉泰新材料产业园、恒实科技孵化园、青城机电科技园等“区中园”,持续优化政策服务,加强基础配套设施保障,为大好高优企业入驻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严格落实“一项目一专班”包联机制。县级领导牵头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实行包联帮扶,坚持“一线工作法”,随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生产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切实做到帮办服务一站到底、兑现政策一诺千金、支持发展一路绿灯。

在临城经济开发区,还聚集了一批由临城籍高学历返乡创业人才领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中,北京科技大学博士李群挂帅的晟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溅射靶材领域前沿技术的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已陆续开发出多种国际领先的新材料靶材,广泛应用于工具、装饰、电子和半导体等领域。中南大学博士张博领办的圣博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从租用厂房起步,今年新建了年处理3000吨废硬质合金循环利用项目,目前设备安装已经就绪,即将正式投产。

“目前,新材料产业在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产业聚集的可喜局面。我们要进一步挖掘人才优势,全方位提供支持帮扶,谋划推进博士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推动更多的科研成果在临城孵化转化,培育壮大一批以新材料企业为代表的新生力量。”临城县县长兼临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贾志强表示。(河北日报记者王永晨)

精准招引项目 优化营商环境

——访临城县委书记兼临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勇

记者:贯彻落实邢台市委、市政府推动开发区提档升级决策部署,临城经济开发区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是什么?

张勇:我们立足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大力实施“工业提速”攻坚行动,扎实推进开发区提档升级,全力抓招商、上项目,调结构、优布局,产业发展根基不断夯实。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县传统上占据半壁江山的水泥行业发展遇到了困难,但全县税收仍稳步增长,这得益于一批新兴产业项目的投产达效,补齐了传统产业偏重的短板。2023年至2025年,我县将坚持稳扎稳打,一年一个脚印,不断提升开发区综合实力和承载力,营业收入力争实现年均增长12%以上,全力打造冀中南投资热土。

记者:如何招项目、聚产业,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张勇:项目是发展的保障,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我们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及发展方向,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建机制、搭平台、聚产业,助推临城高质量发展。一是建机制。完善“全员招商、专业推进、精准服务”招商机制,强化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引适合临城发展的产业项目;实行招商奖励机制,激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招商引资。二是搭平台。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重点打造恒实科技孵化园、吉泰新材料产业园、青城机电科技园等“区中园”,为临城高层次人才返乡创业搭建平台。三是聚产业。明晰产业发展方向,建立了“2+4”主导产业体系,即绿色建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健康食品、新材料、新能源的主导产业体系,特别是在新材料等关键领域,重点打造溅射靶材、碳化硅、氮化硅新材料产业,激发了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记者:省委、省政府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出明确要求,临城经济开发区将如何落实落细?

张勇:我们积极推行三项工作机制:一是“双盲”评审机制。全面推进招投标制度改革,在邢台县(市、区)率先实施“双盲”评审机制,目前完成“双盲”评标20个,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订单式”服务机制。探索实施“企业点单、部门接单、协同办单”的订单式服务联动模式,设立助企服务专员,每名服务专员包联4—5家企业,精准跟踪服务,建立问题台账,及时召开联席会议,帮助协调解决。三是“挂牌护航”机制。为40家重点企业颁发“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护航企业”牌匾,对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生产要素保障不到位、惠企政策不兑现、行政审批中梗阻等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由县纪委监委严肃查办,全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河北日报记者单厚军、王永晨)


河北临城经济开发区

推动开发区提档升级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河北临城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临城经开区”)以实施“工业提速”攻坚行动为抓手,聚焦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优势产业、营商环境、基础保障五个重点,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开发区提档升级,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积极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抓实招商引资“头号工程”,为经济发展添活力

临城经开区围绕主导产业优选项目,紧盯京津地区、雄安新区等区域重点产业,完善“全员招商、专业推动、精准服务”招商机制,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强化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引适合临城发展的产业转移项目。今年累计开展招商活动174次,特别是与中能建、中电建、金楠新材料、庄泰机械、迪盛生物科技等客商洽谈成效显著。同时,实行招商奖励机制,制定出台《临城县招商选资工业项目奖励办法》,对提供有价值招商信息人员、落地项目引荐人、招商成效突出的单位、重点工业项目投资方分类分标准给予奖励,激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招商选资。今年以来,累计收集招商信息350余条。

●握紧项目建设“第一抓手”,为经济发展强动力

临城经开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不断完善项目管理推进机制,全面保障支持项目落地建设。一是动态管理机制。建立“项目信息库”“签约项目库”“供地项目库”“开工项目库”“竣工项目库”“投资入统项目库”等项目信息库建设,定期更新洽谈、签约、在建、竣工等项目相关信息数据库,实时掌握最新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严把项目建设质量。二是系统包联机制。全面落实“一项目一专班”制度,实行全程跟踪服务,推进中能建绿色建材产业园、金楠新材料、倍耐踏运动地板等16个重点在谈项目落地开工,新驰新材料、驰田新材料、圣博金属材料等16个在建项目建成投产,确保萌帮生物、旭翔铝业、新茂机械等7个新投产项目实现新增产值3.7亿元以上。三是节点推进机制。紧盯项目签约、开工、竣工、投产等时间节点,精准倒排工期,制定月度、季度建设计划,列表上墙、挂图作战,实现项目进度可视化、可量化;定期开展调度,对未能按时间节点完成的项目,第一时间统筹职能部门协调解决问题,确保项目各个关键环节顺利衔接,早日实现投产达效。

●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增实力

临城经开区立足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2+4”县域经济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一是做大做强两大传统产业。在绿色建材产业上,依托金隅、中联两大龙头企业,推进水泥建材行业补链强链延链,加快推进金隅年产12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规划推进加气混凝土、PC构件、装配式建筑等水泥产业项目,提升建材产业市场竞争力。在装备制造产业上,依托传统泵阀产业基础,积极承接京津、石家庄装备制造类企业,打造小微产业园区,大力扶持青城科技、农临捷泰、中安众成等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打造冀中南综合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二是引进培育四大新兴产业。在生物医药产业上,坚持内培外引、双轮驱动,加大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君临、华邦等生物医药企业新品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形成新的产业支撑,打造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基地。在健康食品产业上,依托乐檬、绿蕾、御食园等食品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培育区域特色品牌,打造太行山区域健康食品生产基地。在新材料产业上,坚持整合资源、精准服务,重点培育高富氮化硅、晟华溅射靶材、新驰碳化硅、圣博硬质合金等新材料企业,加快形成新的产值增长点,打造冀中南新材料产业基地。在新能源产业上,坚持政府主导,合理规划布局,密切与中电建、河北建投等央企国企的战略合作,加快实施光伏和风电发储一体化等新能源项目,打造冀中南低碳循环绿色能源示范区。

●打造优化服务“金字招牌”,为经济发展聚合力

临城经开区主动作为,强化对企服务,助力企业发展。一是深化政企“双承诺”。持续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结合实际及时完善承诺制改革具体实施方案,明确9项政府统一服务事项、9项企业承诺事项,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联动,真正实现“承诺即开工”。二是干部引领“带头帮”。创新举办“书记早餐会”,县委书记与企业负责人共进早餐,问需于企、问政于企;县级干部每月到项目现场当一天“协调员”,把脉问诊、现场办公,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融资、占地、环评等难题120余件;依托“县委书记直通车”平台,高效受理企业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今年累计解决企业用工、用电、用气等实际问题86件。三是专人负责“全代办”。设立行政审批“代办员”服务窗口,指定专人为企业提供全程代办、帮办服务,从项目注册手续办理到开工、投产的审批事项实现“一人包办”,全面提高项目落地时效。

●落实保障举措“配套设施”,为经济发展挖潜力

临城经开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经济发展“硬环境”,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是加强产业扶持。积极争取省市产业引导基金、央企资金,与县财政资金共同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探索产业引导基金“以投代引”新模式,以股权投资模式招引央企及县域外重大产业项目落户临城,支持产业发展提档升级,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等重点领域集聚发展。二是优化土地供应。建立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台账,常态化存储1000亩以上熟地,做到产业对路、规模匹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优质项目精准落地提供保障。三是提升园区能级。推进开发区扩容提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创业创新孵化园项目建设,打造恒实科技孵化园、吉泰新材料产业园、青城机电科技园等“区中园”,持续提升生产用热、用气等基础配套服务水平,为企业入驻打好硬件基础,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责任编辑:王春红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