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新闻>>民生服务>>

2020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群众有哪些期待

2020-01-08 09:25:45 来源:邢台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要继续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要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帮扶力度,上半年实现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消除绝对贫困人口;

要继续完善“114”防贫防返贫保障体系,织密织牢防贫防返贫的保障网。

刚刚闭幕的邢台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为脱贫攻坚工作划定了任务书。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目标催人奋进。答好2020脱贫攻坚答卷,我们的基础扎实不扎实,群众有哪些期待,请看报道。

产业扶贫

成效:以“巩固覆盖率、提升收益率、增强带动力,提升产业扶贫质量水平”为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光伏等特色扶贫产业。2019年以来,全市共投入6.76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重点项目109个,投入资金规模较去年增长29.5%。2016年以来,累计建成产业扶贫项目8660个,实现了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

现场:在新河县东董村,一排排灰色大棚如同林立的堡垒。大棚里种植着高附加值的羊肚菌、茶树菇等。2015年,大学生张世青返乡创业,从事精品果蔬、珍稀食用菌种植、加工和销售,带动东董村及周边村600余户群众发展特色种植1000余亩,让贫困户走上了脱贫之路。

心声:“发展农业产业因地制宜很重要,一定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紧密结合群众的接受程度和市场行情,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种养基地、示范园区和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带贫能力,引导有意愿、有条件的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带动大家共同增收致富。”张世青说。

就业扶贫

成效:探索构建“164就业扶贫体系”,即一项就业能力提升工程,六种就业模式(扶贫车间、企业订单、电子商务、创业扶持、劳务协作、扶贫专岗)和四个全覆盖(精准管理服务、村级平台、创业孵化基地、招聘信息网络全覆盖),累计实现46612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现场:每个晚上,广宗县冯家寨村的贫困户刘巧一边看电视,一边编车筐。她告诉记者,像这样的车筐,每天能编制10个,每个5块钱加工费,一个月能挣1500元左右。广宗县依托当地快速兴起的自行车、童车制造业,采取“企业订单”模式,加大家庭手工业扶贫力度,形成了自行车鞍座、钳形闸、刹车皮、闸把、车筐等30多个手工业扶贫片区,解决了农村贫困劳动力特别是妇女的就业问题。

心声:“只要就业稳,收入就能增,脱贫就更有底气。”刘巧说,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在增加贫困人员就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促进了贫困家庭稳定增收。希望县里继续做强支柱产业扩大就业,同时加强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能力更强。

科技扶贫

成效:2019年,选派77名优秀科技人才,开展技术培训180场次,申报省级科技支撑项目3个、成果转化项目5个、农业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星创天地”4家,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提高产业扶贫项目科技含量。

现场:“苹果树的枝得留对,你看这枝头,个个看着像没吃饱似的,得让它们精神起来。”2019年12月26日,李保国科技扶贫专家团队走进临城县赵庄乡贾庄村授课,李保国的爱人郭素萍指着苹果树讲解着。“听郭老师讲课,太解渴了。”村民张宝堂有感而发,这两年,果农们都按照郭老师们讲的做,果树产量“蹭蹭”往上涨,丰产又丰收。

心声:“科技扶贫,一定要瞄准贫困地区科技需求,让更多的科技特派员下到田间地头,给贫困群众传经送宝。同时,注重本土专家的培养,打造咱老百姓身边的科技服务队,生产中遇到什么问题,随时有专家解决,让贫困地区脱贫的步伐更快些。”张宝堂说。

消费扶贫

成效:先后举办全市绿色食品对接会、助力脱贫攻坚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消费扶贫、携手同行”产销对接会等系列活动,2019年组织购买和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总价值3.54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5万人。

现场:“消费扶贫行动搭建起生产与市场的桥梁,托宽了销路,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2019年10月17日,邢台市启动消费扶贫行动并发布村企合作项目,活动现场,来自巨鹿县官亭镇陈者营村的陈灵涛展示他们公司制作的山核桃工艺品。陈灵涛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瘫痪,2016年被县里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初,他开始制作山核桃工艺品,如今月收入过万元,还带动本村及周边村20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心声:“消费扶贫让贫困地区的特色产品与消费者相遇,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而且在实践中开拓了一条更可持续的扶贫之路。”陈灵涛说,从自种自收到规模经营、致富增收,这既是由“外部输血”向“自我造血”的转变,也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干事动力的结果,希望能开展更多形式的消费扶贫活动,让贫困地区的产品拥有更广阔的市场。

金融扶贫

成效:全市共安排风险补偿金1.47亿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49亿元,为全市3405户贫困家庭发展产业项目提供融资支撑,实现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贫困县和非贫困县全覆盖、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全覆盖、未脱贫户和脱贫户全覆盖。

现场:“我家能脱贫,多亏了‘金融+产业’扶贫模式。”威县第什营镇第什营村贫困户王国学说。政府在德青源公司给他家配股,每年家里有936元收入。王国学所说的“金融+产业”扶贫模式,是依托政府投融资平台,将财政资金、金融资金整合,统一入股到农投公司建设扶贫项目。通过多种资金的有机融合,既破解单一资金使用的局限,使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提高,也减少了企业的投资和负债。

心声:“金融扶贫是输血的过程,也是造血的过程,但一定要配对‘血型’。”威县第什营镇党委书记刘和强说,希望金融部门能够真正深入基层,掌握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推出更多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为脱贫攻坚插上资本的翅膀。

易地扶贫搬迁

成效:提前完成我市“十三五”期间898户2449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同时,不断强化搬迁后续扶持,在所有搬迁小区设立“有事做”服务站,支持搬迁贫困群众创新创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现场:“‘有事做’服务中心帮俺在县城蛋糕厂找到了一份工作,月工资近2000元,还不耽误在县城上学的孩子,我很知足。”首批搬迁县城恒源和谐小区的侯家庄乡张北洼村贫困户张为芹说。2017年6月,内丘县首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拿到了新居钥匙。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出、有事做、能致富,内丘县人社局在易地搬迁安置小区内设立了“有事做”服务站,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免费技能培训、介绍工作等服务,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就业。

心声:“稳定就业是搬迁群众生计保障的根本。”张北洼村党支部书记曹兵山说,希望各级政府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抓好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好搬迁群众的生计问题,促进搬迁群众自力更生,通过辛勤劳动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记者闫丽静)

来源:邢台日报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